邓晓奇
邓晓奇
部门:心律失常科
职务:副顾问医生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委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医师心衰器械治疗规范化精准培训项目”导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中国高血压联盟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第三届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委会委员(第5、6、7 届)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深圳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第三届)
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第六届)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心脏中心 访问学者
2017.09-2020.06 西南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硕士
1997.09-2002.06 四川大学 临床医学本科
2022.12-2023.06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2022.11-2023.05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科教部 副部长
2019.10-2023.04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邛崃医院(邛崃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支部书记
2016.12-2022.11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疗组长
2010.12-2016.12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2004.06-2010.12 成都第三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住院医师
2002.07-2004.05 绵阳市中心医院 内科 住院医师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擅长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导管射频消融术,尤其擅长心脏生理性起搏,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传导系统起搏(希浦系统和左束支起搏)。熟悉心血管介入诊疗相关操作。
诊疗范围: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纤颤、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伴AVNRT、显性/隐匿性旁道伴AVRT等;器械(起搏器)植入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传导束起搏(CSP)含希氏束、左束支区域、Bachmann 束起搏、ICD、CRTP/CRTD等。
作为译者和副主译先后翻译《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图解阶梯教程》和《心脏起搏器及再同步化(CRT)图解阶梯教程》;主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治疗》专著1部。承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心血管病学临床实践及进展》两个章节的编写工作;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快速优化新方法”研究,获成都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三等奖、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作为主研人员参与“间期优化对生理性起搏贡献度”研究,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先后在中文北大核心、中文科技核心及SCI等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在生理性起搏方面做了系列深入研究,创新性地在国内提出借助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左束支起搏,多次受邀在国内及省市进行学术推广。帮助西藏、阿坝、凉山、攀枝花、眉山、雅安、邛崃等地区开展相关技术;积极参与和组织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的学术年会及卫生下基层活动;作为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帮助基层提升业务能力。
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