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卢振权医生获聘深圳市医师协会盆底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专委会主任委员,开创跨学科协作新纪元!

来源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1-07

2024年12月15日,由深圳市医师协会主办、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承办的“深圳市医师协会盆底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如下简称“专委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深圳市盆底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在深圳隆重召开。在本次大会上,诞生了深圳市第一个专注于盆底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诊疗的交叉学科学术平台,大会推选了我院卢振权医生为专委会的首任主任委员,张文举医生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罗光彦教授、张伟丽教授为“专委会”顾问,这也标志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盆底功能障碍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诊疗中心的角色从1年前的院内跨学科临床服务启航转变为今天的区域痛点医疗的引领者。


图片1.png

 

“专委会”吸纳了来自8个不同专业的300多名会员加入,深圳市医师协会钟山会长、张毅宏秘书长、刘军副秘书长、王亚帆主任、谢佳铭主任出席了本次会员大会。大会由深圳市医师协会会员部王亚帆主任主持,推举卢振权医生作为“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张文举、李守林、都红蕾、陈泽波、侯腾、郭吉楠、廖新惠、梁辉、邓汪东、魏辉、秦成路11名医生为副主任委员。大会还推举郑汉雄、姜奕、李晓铭、陈丹玲等34名医生为常务理事,推举石谨秋、刘文泓、丁道远、程志刚等103名医生为理事。


图片2.png

 

卢振权主任委员代表第一届理事会发:他诚恳地感谢深圳市医师协会和各单位的信任,让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盆地功能障碍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诊疗中心来牵头组建这一多学科融合的学术平台,也感谢300多会员们对自己的支持。他表示,盆底功能障碍疾患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技术涉及到多学科交叉,技术复杂,是目前的医疗痛点和服务短板。“专委会”的成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医疗痛点,补齐这块短板,为盆底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学术界搭建一个思想碰撞、学科交叉、理念交融的平台,旨在建立更加紧密的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我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卢主任还说:在医师协会的领导下,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有信心也有能力带领“专委会”,与各位专家一道,用好这个平台,共同推动深圳市盆底功能障碍及泌尿生殖修复诊治水平的提升,为大湾区相关专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全力助推健康湾区建设。


图片3.png

 

接下来的学术大会汇聚了美国、华北、华中、华南、港澳从事盆底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诊疗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并作精彩的的学术报告,他们来自泌尿外科、妇科泌尿、小儿外科、整形修复、男科、生殖科、肛肠科、影像科等8个不同专业。在“上尿路修复重建”、“女性生殖整形与重建”、“盆底功能障碍修复”、“男性生殖道重建”等领域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全面展现了跨学科合作的新高度与学术研究的新风向。此次大会不仅推动了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创新,也开启了深圳在这一重要医学领域的新篇章。


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盛大举行,充分体现了会议的开放性与广泛参与度。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张文智教授特别录制视频致辞,向所有参会的专家学者表达由衷感谢。他表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始终秉持“病人为先”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将世界的“最好”、香港的“最好”与深圳的“最好”相融合,为医疗改革注入新动力。在建院12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成功跻身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行列,以“深圳智慧”为国家医疗体系建设贡献力量。泌尿外科自建院以来始终秉承香港大学循证医学的服务宗旨,以国际权威指南为循证依据,始终如一地坚持规范化、国际化和人文化的高标准,为患者提供优质、精准的诊疗服务。


图片4.png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罗光彦教授在致辞中,对深圳市医师协会领导以及与会的专家同道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并高度评价了大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多学科融合的诊治技术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关键所在,离不开各单位和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罗教授强调,深圳市医师协会盆底与泌尿生殖修复重建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泌尿、妇科、整形、小儿外科、肛肠科、影像科和男科等多学科协作的新时代正式开启,这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诊疗服务,也为深圳医学的跨学科融合发展树立新标杆。两位领导的致辞充分彰显了对本次大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也为专委会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图片5.pn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