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穿不了衣、风一吹都痛!有一种“痛”叫“带状疱疹痛”……

来源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8-08

       69岁的王阿姨原本身体还算硬朗,但几个月前的一次“小疱疹”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身上一串疱疹退了,可疼痛越来越厉害,像火烧、电击一样,一吹风就刺得我想哭。晚上根本睡不着,衣服也不敢穿,哪怕是棉的都觉得扎人。”她痛得几乎崩溃,却在几次普通门诊都被告知:皮肤早就好了。

      直到来到港大深圳医院疼痛科,被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并接受了微创神经阻滞治疗。当晚,她终于安稳睡了一个好觉。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皮肤都好了,疼痛却越来越严重?

      潜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罪魁祸首” 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小时候得过水痘的人,病毒并没有彻底清除,而是潜伏在我们神经系统的“暗角”——脊髓神经节或脑神经节中, 处于“休眠”状态。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因年龄增长、过度劳累、患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这些沉睡的病毒就会被“激活”,沿着神经纤维向皮肤蔓延,引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痊愈后,还有一部分人会被“神经疼痛”长期困扰,这就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这时的“痛”,并不是皮肤表面的炎症,而是神经受到病毒侵袭后留下的“后遗症”。





痛在哪里?怎么个痛法?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可不是普通的疼痛。它可以:

· 像火烧—— 持续性的灼热痛

· 像电击—— 突发、跳跃的闪电样痛感

· 像刀割—— 深层、撕裂般的难忍之痛

· 像针刺—— 有时还伴有瘙痒、麻木感

      更可怕的是,即使只是风吹、衣物摩擦、洗澡水流过,都会让疼痛骤然升级,令人难以忍受。有患者形容:“身上的风都变成了刀。”疼痛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饮食,久而久之,还会引发焦虑、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谁是“重点关注对象”?

你可能以为这只是“运气不好”,但其实,有些人真的更容易中招


○ 老年人:50 岁以上人群是高发人群,年龄越大,疼痛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

○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免疫系统疾病。

○ 免疫力低下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以及经历重大手术、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的人,因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也属于高危人群。


别再忍了,这些治疗可以帮你缓解疼痛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痛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一旦出现带状疱疹相关症状,如身体单侧皮肤出现簇集性水疱,伴有疼痛,应立即就医。


1️⃣ 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2)止痛药缓解疼痛,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物等;

(3)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修复,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


2️⃣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激光、超短波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3️⃣ 神经阻滞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神经周围,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4️⃣ 神经调控治疗

如脉冲射频、电刺激等,用于顽固性慢性神经痛。



图中细线处为神经阻滞治疗所使用的细小穿刺针




如何预防?打好“免疫防线”

1️⃣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神经痛风险。

2️⃣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理调适。

3️⃣ 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控制越好,免疫力越稳定。

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疼痛——可能只是你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别再忍耐——也别再误以为只是皮肤问题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前往疼痛科就诊:

· 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仍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

· 夜间疼痛影响睡眠;

· 穿衣、洗澡、风吹等轻微触碰即引发剧烈痛感;

· 出现情绪低落、精神疲惫等情况。







信息来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疼痛科




国际医疗中心神经医学中心-疼痛科

预约电话:0755-86913388

预约二维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