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腰疾疼痛如“刀扎” 在深圳成功“翻修”

来源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7-24

       饱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带来疼痛折磨的香港患者李生(化名),在外院腰椎手术后,症状短期内复发加剧,近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通过椎间孔镜微创手术,重获“无痛人生”。


腰部“刀扎般”疼痛

港人深圳寻医遇转机

    

       港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吴太林医生接诊李生后,发现其腰间有一道5cm的手术刀口,原来李生在2025年1月因为剧烈腰痛伴左下肢“刀扎般”疼痛,行动严重受限,站立和坐下都十分困难,在外地医院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接受了传统的腰椎开窗手术。

       术后疼痛稍有减轻,但很快症状复发且持续加重。


      李生告知他尝试过多种保守治疗方式,但左下肢疼痛依然如影随形,毫无缓解迹象。


     “我嘅朋友见到我咁样,就建议我去深圳试下,其实第一次手术之前我就好想来深圳睇医生,身边朋友一直推荐,但嗰阵时我已经痛到完全行唔到路。”。六月底,李生转赴港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问诊。

    

      脊柱外科吴太林医生接诊李生后,经过详细专科查体和仔细阅片后告诉李生:

“腰4/5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很明确,进行椎间孔镜手术可以解决你的疼痛问题。”


      随即将他的病历和脊柱外科范德刚副顾问医生讨论,李生终于看到转机。


侧方入路巧避粘连“雷区”

局部麻醉手术实时“体验”

   

       范德刚副顾问医生曾在全国知名的大型三甲医院任职,从事骨科工作30余年,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全面评估李生病情后,范德刚副顾问医生说:“患者经过一次后路腰椎手术,术后神经粘连严重,不仅极大增加本次手术难度,更面临极高的神经损伤风险。”针对此难点,团队制定出周密规划:果断放弃原后路入路,采用侧方入路,开一个约1cm的微小切口,犹如精准导航般巧妙“绕开”神经粘连的“雷区”。

   

       7月初上午9时,范德刚副顾问医生团队为李生精心制定的手术方案——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正式开展。局部麻醉下李生全程保持清醒。


“这次手术感受很特别,起初还有一点紧张,手术中能感受到医生们的谨慎操作,也能听到专业对话,后面就不担心了。”


范德刚副顾问医生(右)和吴太林医生(中)在手术过程中


       手术圆满成功,历时约两小时。术后,李生无需放置引流管,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尝试下地走路。经过脊柱外科护理团队规范、多维度康复管理,李生手术次日便顺利出院了,困扰多时的剧痛已几乎消失。


李生感慨地说:

“原以为在手术室可能是麻药的功效所以不痛,没想到术后几天依旧没有什么痛感。

从痛到坐立难安,到手术室就能轻松站立,这样的变化像梦一样。”


重视脊柱健康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脊柱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范德刚副顾问医生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如症状较轻时可卧床休息,理疗、牵引等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症状严重时则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他提醒市民,保持良好的坐姿和运动习惯,尽量避免或延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现。


术后,范德刚副顾问医生为李生查体,李生恢复良好


       “病人为先”是港大深圳医院的理念,医院骨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汇聚了国际国内骨科医学专家,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和学科领域专业技术,为大湾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和人文服务,不断提升湾区居民的健康福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