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恶化风险增高
2019年1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心内科团队,在国际心脏顶尖杂志《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子刊《心血管成像》(Cardiovascular Imaging)上联合发表了一篇SCI因子超过8分的文章。该项研究结果提示: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体重超重病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的风险更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更大。
此项研究的总负责人、通讯作者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心内科副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医院六大诊疗中心之一 “心血管治疗中心”主管姚启恒顾问医生。据他介绍,最近的数据表明,从1980年到2014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肥胖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而且,超重或肥胖(即BMI>23)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即,由于危险因素作用引起心脏血管病变而产生的急性特发性疾病,包括猝死,急性心肌梗塞等)。
这可以解释为,糖尿病和肥胖结合在心脏上的累积代谢压力可能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逐步恶化。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超过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或肥胖(即BMI>23)。尽管如此,很少有前瞻性研究评估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几何结构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原因。”姚启恒顾问医生说。
2012年1月-2016年1月,历时4年,研究团队在香港玛丽医院选取了274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2.2±11.4岁;女性占比51.5%)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团队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成三个组:一是正常体重组(BMI<23kg/m2);二是体重超重组(23kg/m2 ≤BMI<27.5kg/m2);三是肥胖组(BMI≥27.5kg/m2)。研究分别比较了这三组患者在参与研究初期,和后期随访时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室结构参数、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
2018年6月,港大深圳医院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培育单位。心血管治疗中心的这项研究也获得了高水平医院建设的资金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体重肥胖组和体重超重组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恶化更为严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姚启恒顾问医生提醒:“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